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A

见信好。终于搞定了房子,昨天一早搬进来了。房东老太太这周末离开剑桥去芝加哥,这几天正好可以熟悉房子的各种情况,算是交接了。房子不大,很经济的小两居,但是维护保养得好,室内摆设很有品味。老太太这几年都在日本工作,进门就可见日式风格的影响。女婿是中国人,这次去芝加哥,是照顾即将生产的女儿。她在世界很多地方工作过,对很多文化都有理解和同情心,让人赞羡,为人积极乐观,是个很好的聊伴。

安顿完毕,去哈佛广场见了暑期游学的小朋友,送走他们后,吃了个墨西哥肉卷,心情放松。想看书,不过工作证还没办好,去不了图书馆,买新书又太贵,搜到了老鸦旧书店。想要的书没有搜到,不过还是七七八八挑了一罗筐。想到过去买书读不完的教训,忍痛只留下四本,兴致勃勃回家了。

再一次,验证了现实中自己和想象中自己的鸿沟。如你所指,这成了我的一大恶疾了。回来路上的时候,雄心勃勃,觉得下午怎么也能翻完半本,事实却只读完两章,这本书有十七章,阿弥陀佛。这两年,英文硬书啃得少,多是出国飞机上翻一翻,不想竟退化如斯。至少在语言上,拉马克是对的,用进废退。

帕萨-达斯古普塔的这本书并不好读。以前做贫困研究的时候,读过他不少论文,还有他老爹的不少论文,因此有些期待。但这本著作却没有满足期待,想说的话太多,框架没有整合好,只是偶尔几下才闪烁着印度学者思辨的精微和锐利。觉得他这个框架做得吃力和生硬,整本书就像米饭里总有沙粒,让人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。

但是开卷总是有益的,哪怕问题多多,也促使我想了更多的问题,这是读书的乐趣之一,总是可以获得的启发。想来我算幸运,选了这样一个职业,不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工作的需要,还能读点外文的书,获得中文语境里没有或者很难获得的语言资源。

上半年写了两个人工智能课题报告,有机会深入思考了语言、知识、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。语言,以及语言构成的观念环境,对人的影响比普遍认识到的要大得多和复杂得多。人对物质的偏好,部分是基因选择过程的残留影响,但是生命早期阶段的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刺激,同样是基础性的。大脑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刺激,塑造了脑神经的回路,形成了特定的刺激-反应模式,这种影响几乎相伴一生。

人成长时期语言和观念环境的影响,与物质环境的影响,有同样的决定性。神经节点连接和生物化学反馈机制形成模式后,要调整就很难。这些东西最终塑造了人的价值观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。人和狗不一样,狗看到兔子不需要在脑子里浮现“兔子”这个词,虽然我也不知道他用不用替代的词,那是凭着本能就要去追逐的。追兔子的时候碰到河或者沟,狗大概也不用有这是沟的概念,只凭经验就好。

但人的世界很大部分是非物质性的,都有赖于观念构建来运作。思维过程在多数时候,是依赖于观念体系的。语言和观念资源的贫乏,将会在根本上导致思维上的贫乏。理论上,语言文字组合的表达结构可以非常多样。但是我们都知道,这种多样的可能性,也是距离现实太远的,实际只有少数的表达结构会被认可、接受和运用。

所以,成长在语言资源和表达结构有限的环境里,人的思维将会有根本性的缺陷的。这种影响,今天还可以切实感受得到。这是时代塑造的语言的陷阱,内化成了人的潜意识,平常隐而不显,在压力下就展现粗一种强大的惯性和吸力,很多人被陷阱捕获而不自知。

要跳出语言的陷阱,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扩展我们的语言和观念资源。在同一语言环境中,这种资源的扩展总还是有限的,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还是要学外语,再不济也要多读点外文翻译的书,丰富语言工具的选择。好的教育,更新知识体系也是出路。但在教育上,你知道,等级的高,并不等于好。基础语言资源的贫乏,教育再高也是有限的。

我不知道当初谁决定的从中学开始就学外语(当然,现在家长们都希望提早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了),真是一个伟大的决策,泽惠长远。我一直觉得,英语教育在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中的贡献是被严重低估的。今天,出现很多声音,认为不需要学太多数学和外语,抛开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不讲,就对思维方式的培益而言,也是必要的。所以我坚持孩子们还是要学点外语,有机会最好到处看看,了解别人的生活和思想。现在那么多小朋友有机会到国外暑期游学,就个人来说是好事,比简单的学语言又好了很多,只是希望不要成为攀比。

总之,这些年很多看似怪异的事情,从语言的角度,大概能找到一些解释,也可以对未来有些评估。要跳出语言的陷阱不容易,需要有强大的反省能力,需要有自我的不安和焦虑,需要有自觉,也需要有接受新观念冲击的冒险精神和勇气。此外,有心是一回事,有没有这个条件和环境也是另一回事。好在是互联网时代,人要学点什么东西,总是不难的。真正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惯性,那种在熟悉环境中的舒适和安全感。在语言上如此,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呢?

零零散散的写到这里,已经是子夜了。要克服时差影响,通过码字让自己保持清醒,算是这些年学会的小花招。

今天应该能睡个好觉了,晚安。

 2018815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俞建拖

俞建拖

35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。2009年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。曾先后担任约翰·霍普金斯南京中心项目研究员(2001-2005)、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(2004-2005),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、主任助理(2005-2007),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顾问(2007-2008),并于2008年受邀为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。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农村金融市场、人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、贫困与不平等、公共财政政策。财新网“改革散论”专栏作家。

文章